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陈废帝陈朝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陈伯宗 废帝、临海王 566年—568年
光大 567年—568年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即陈伯宗
字奉业小字药王
南朝陈文帝嫡长子。
武帝永定二年,为临川王世子
三年,立为皇太子
文帝死,即位
年少,叔父陈顼辅政。
中书舍人刘师知尚书仆射到仲举将军韩子高等谋夺权,均被杀,遂专朝政。
后为皇太后令废为临海郡
在位二年。
全陈文·卷三
讳伯宗字奉业小字药王文帝长子。
永定二年,拜临川王世子
文帝即位,立为皇太子
天康元年即位,明年改元光大,在位二年,宣太后令废为临海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韦谅陈朝 ? — 58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82 【介绍】: 南朝陈京兆杜陵人字敬直
有才学,为始兴王陈叔陵所用,任中录事参军记室
陈宣帝卒,助叔陵陈后主位,事败被诛。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王元规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太原晋阳人字正范
八岁而孤,家贫,有郡豪雄于资,欲恃财强妻以女,元规却之。
又暴水,元规以小舟载母妹及姑侄而留子女三人于树颠,水退俱获全,时人称其有至行。
少习《春秋左氏传》、《孝经》、《论语》等。
梁武帝中大通元年诏策《春秋》,举高第。
简文帝东宫引为宾客
入陈,历官尚书祠部郎
国家每有议吉凶大礼,往往参预。
,终官秦王府东阁祭酒
有《春秋左氏义略》、《续经典大义》等。
全隋文·卷九
元规字正范太原晋阳人
会稽,师事沈文阿
梁中大通初,对策举高第,为湘东王左常侍
员外散骑侍郎,除中军宣城王记室参军
侯景之乱,弃官归乡里。
陈天嘉中,除始兴王功曹参军,领国子助教,转镇东鄱阳王记室参军,仍领助教
后主在东宫,引为学士
寻除尚书祠部郎,复为鄱阳王录事参军,转散骑侍郎,迁南平王限内参军
王为江州,随府之镇。
陈亡入,为秦王府东阁祭酒
卒于广陵,年七十四。
有《续沈文阿春秋左氏传义略》十卷、《续经典大义》十二卷。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刘广德陈朝 526 — 56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26—569 【介绍】: 南朝陈南阳涅阳人
少年好学,负才任气。
梁元帝承圣中以军功官给事黄门侍郎湘东太守
入陈,文帝以为始兴王府限外记室参军
屡迁乐山豫章河东郡太守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慧昭隋末唐初 526年五月 —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
武陵开元寺
性僻而高,好言人休戚。
宪宗元和中,陈广官武陵见之,自言姓刘,为宋鄱阳王休业曾孙,年已二百九十岁,又言广为宋长沙王叔坚六世孙。
广求为弟子,遁去,不知所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不知何许人。
元和十一年
武陵开元寺
时有陈广者。
方以孝廉调官此郡。
见之。
悲且喜曰。
陈君何来之晚乎。
广愕然。
心以为素不相识。
而讶见之晚。
岂无所谓哉。
因请其说。
曰。
讵容仓卒。
他日当为子索言之。
一夕广诣宿。
遂对床倾倒所蕴。
曰我刘氏子。
孝文帝玄孙也。
曾祖鄱阳休业
祖士弘。
并详史传。
先人以文学
齐竟陵王子良所知。
仕至会稽
吾生于梁普通七年五月
年三十。
筮仕陈宣帝
时旋弃去。
沈彦文游。
长沙王叔坚
始兴王叔陵
皆致宾客
张声势。
趋附权宠。
吾偕彦文
处长沙门下。
始兴之诛。
吾辈亦从而逝矣。
橡栗以供。
旦暮短褐。
以禦寒暑。
匿深林穷谷。
乐天命。
未几。
而一老沙门过之曰。
二君骨相皆奇。
然刘君尤寿。
彦文再拜。
愿得所饵药。
僧笑竟别。
且告吾曰。
世俗务名利。
徒劳苦耳。
愿复奚所成就哉。
吾念独释氏之道。
其庶几。
君尚勉旃。
吾于是奉命。
罔敢或坠。
十五年
陈亡。
故后主诸王长安
吾遂率彦文乞丐。
西上谒长沙
瓜州宿。
晋昌互羌塞。
数年长沙殂。
又数年彦文亡。
吾始依会稽之佛寺。
而落发焉。
则又去彦文之亡。
已二十年。
而吾固百岁矣。
虽容体枯瘠。
而筋力不衰。
尚日行百里。
唐受禅。
偶𢹂一僧。
再游京师
武德六年
天下混一。
僭叛举戡定。
吾获遍历河洛江淮三蜀五岭之胜。
所历辄徘徊久之。
以尽其趣。
逮今兹则二百九十年矣。
然吾身虽艰难验岨所备尝。
而未始一日有负薪之忧。
元贞之季。
挂锡是寺。
夜梦长沙谓吾曰。
后十年
我六世孙广
当与子相见。
子其幸教之。
寤而记其梦于书筴间。
去年已盈其数。
而询之往来者。
则君犹未至也。
每怅然。
以梦语之谬。
岂意识君于今日哉。
且君颧耏眉目。
切肖长沙
是宜发吾何来晚之叹也。
因出书策示其记处。
悲帵涕泣数行下。
广拜愿即为弟子。
奉杖屦。
曰。
第图之未可也。
明日当再来。
广明日诣
遁矣。
大和初
广巴州
道遇于山南逆旅。
广夜拜灯下。
逝从游。
无他志。
许之。
蚤作而昭逸。
广徒太息而已。
释慧昭
未详何许人。
其为僧也。
性僻而高。
恒修禅定。
貌颇衰羸。
好言人之休戚。
而皆必中。
与人交言且不驯狎。
闭关自处左右无侍童。
每日乞食。
里人有八十馀者云。
居此六十馀年。
其容貌无异于少时昔日也。
但不知其甲子。
元和中有陈广者。
孝廉调为武陵官
而酷好浮图氏。
一日因诣寺尽访诸僧。
见广且悲且喜曰。
陈君何来之晚乎。
广愕然自揣。
平生不识此僧。
何言来晚。
乃曰未尝与师游。
何责迟暮。
曰。
此非仓卒可言。
当为子一夕静话方尽此意。
广甚惊异。
后时诣宿。
因请其事。
曰。
我刘氏子。
孝文帝之玄孙也曾祖鄱阳休业祖士弘。
并详于史氏。
先人文学自负。
齐竟陵王子良所知。
子良招集贤俊文学之士。
而先人预焉。
后仕齐梁之间为会稽
吾生于梁普通七年夏五月
年三十方仕于陈。
至宣帝时为卑官。
不为人知。
徒与沈彦文为诗酒之交。
长沙王叔坚始兴王叔陵
多聚宾客大为声势。
各恃权宠有不平心。
吾与彦文俱在长沙之门下。
叔陵被诛。
吾惧不免。
因皆销声。
匿迹于林谷。
拾橡栗而食。
掬溪涧而饮。
衣一短褐虽寒暑不易。
以待所忧之所定。
无何有一老沙门至吾所居曰。
子骨法甚奇当无疾耳。
彦文再拜请其药曰。
子无刘君之寿奈何。
虽服吾药亦无所补遂。
别将去。
复谓我曰。
尘俗以名利相胜。
竟何有哉。
唯释氏可以舍此矣。
恭纳其言。
自是不知人事。
凡十五年。
又与彦文俱至建业
时陈氏已亡宫阙尽毁。
台城牢落荆榛蔽路。
景阳并塞结绮基颓。
文物衣冠荡然而尽。
故老相遇相携而泣。
且曰。
一人无良已至于是。
隋氏所灭良可悲乎。
又闻后主及诸王皆入长安
乃率沈挈一囊。
乞食于路以至关中
长沙王之故客也。
恩遇甚厚。
闻其迁往瓜州
则径往就谒。
长沙王长于绮纨而早贵盛。
虽流放之际尚不事生业。
时方与沈妃酣饮。
吾与沈再拜于前。
长沙悲恸久之。
沥泣而起乃谓吾曰。
一日家国沦亡骨肉播迁。
岂非天乎。
吾自此且留晋昌氐羌之塞数年。
长沙殂又数年彦文亡。
吾因剔䰂为僧。
遁迹会稽山佛寺。
凡二十年。
时已百岁矣。
虽容体枯瘠而筋力不衰。
尚日行百里。
因与一僧同至长安
唐高祖已有天下。
建号武德
至六年吾自此或居京洛或游江左至于三蜀五岭无不住焉。
殆今二百九十年矣。
虽烈寒酷热未尝有微恙。
贞元末于此寺梦一丈夫。
衣冠甚盛。
熟视乃长沙也。
吾迎延坐话旧。
伤感如平生时。
而谓吾曰。
后十年我之六世孙广当官于此郡。
师其念之。
乃问之曰。
王今何为。
曰冥官极尊。
既而又泣曰。
师存而我之六世矣悲夫。
吾梦觉因纪君之名于经笥中。
至去岁凡十年
乃以君之名氏访于郡人。
尚怪君之未至。
昨因乞食里中。
遇邑吏访之。
果得焉及君之来。
又依然长沙之貌也。
然自梦及今十一年矣。
故讶君之晚也。
已而悲惋泣下数行。
因出经笥示之。
广再拜愿执屦锡为弟子。
曰。
君且去。
翌日当再来。
广受教而还。
明日至其居。
已遁去莫知其时。
元和十一年也。
至大和初广巴州
山南道路逢
惊喜再拜曰。
愿弃官请从师为物外之游。
亦许之。
其夕偕舍于逆旅。
至天将曙。
广早起而省已去矣。
广茫然若有所丧。
神情沮败。
自是尽不知所往也。
然则昭自梁普通七年生。
于时岁在丙午
下至唐元和十年乙未
凡二百九十年。
则与言如合符契焉。
系曰。
慧昭既三百年住世也。
前不可测后未可涯。
与夫宾头罗睺尊者一贯。
胡不念恩地之裔孙邪。
通曰。
神仙隔一尘。
犹未可与之游。
广是具缚凡夫。
为度世上士
飞鸢与鱼踪迹相远。
此何怪欤。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华皎陈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陈晋陵暨阳人
梁时尚书部令史
侯景乱起,事王伟
陈茜(陈文帝)为所囚,遇之甚厚。
景平陈茜吴兴太守,以为都录事
入陈,历事武帝文帝废帝三朝,官至湘州刺史
废帝光大元年安成王陈顼专权,刘师知韩子高等谋夺权,被杀。
与刘、韩均文帝亲信,遂联结北周、后梁起兵反,被吴明彻等击败,奔江陵卒。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司马申陈朝 ? — 58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86 【介绍】: 南朝陈河内温人字季和
梁元帝时,为开远将军,从王僧辩侯景,除散骑侍郎,迁从事中郎
入陈,除江乘秣陵,甚有治绩,迁东宫通事舍人
陈宣帝死,始兴王叔陵作乱。
驰召萧摩诃帅兵斩之,以功封文招县伯
官至散骑常侍
历事三帝,内掌机密,颇作威福。
性忍害,好谮毁,朝之端士,遍罹其殃。
中秘事,往往泄漏。
候人主颜色。
忤己者,必谮之,附己者,因机进之。
是以朝廷内外,皆从风靡。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萧济陈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陈东海兰陵人字孝康
好学,博通经史。
起家梁秘书郎
预平侯景封松阳县侯
陈茜(陈文帝)为会稽太守司徒左长史
入陈,及文帝即位,授侍中
历守兰陵阳羡等郡,有政声。
宣帝太建中,历位五兵、度支祠部尚书
为官条理详悉,文无滞害,为宣帝赞叹。
卒年六十六。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傅縡陈朝 531 — 58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1—585 【介绍】: 南朝陈北地灵州人字宜事
七岁能诵古诗赋至十余万言,长好学,能属文。
后依湘州刺史萧循,得博览群书。
陈,文帝时召为撰史学士
后主时累迁至秘书监中书通事舍人
掌诏诰。
笃性佛教,从僧惠朗受《三论》,著《明道论》,阐发其说。
为文典丽,下笔辄成。
性木强,负才使气,卒为施文庆等所谗,下狱死。
有集,佚。
全陈文·卷十六
字宜事北地灵州人
梁末,为王琳记室
败,入陈,除撰史学士,历司空记室参军,迁骠骑安成王中记室,除散骑侍郎、镇南始兴王咨议参军、兼东宫管记,历太子庶子仆。
后主即位,迁秘书监右卫将军中书通事舍人,被谮下狱,复上书,忤旨,赐死,有集十卷。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陆见贤陈朝 529 — 57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29—578 【介绍】: 南朝陈吴郡吴人
陆缮侄。
为人方正典雅,受知于宣帝,历任黄门侍郎长沙鄱阳王长史少府卿。
谥平子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姚察南北朝末隋初 533 — 60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3—606 【介绍】: 吴兴武康人字伯审
姚僧垣子。
勤于学业,闻见渊博,为时人所推重。
初仕南朝梁
陈宣帝太建初通直散骑常侍
聘于北周,时沛国刘臻以《汉书》疑事十余条,往访求教。
皆引经据为之剖晰。
刘臻以为名下定无虚士。
使还,为陈宣帝、后主两朝所重,累迁吏部尚书
陈亡入,诏授秘书丞袭父北绛郡公
诏撰梁、陈二代史。
炀帝大业二年所撰史书未毕功,将卒,戒子思廉续成之。
全隋文·卷十三
字伯审吴兴武康人吴太常信九世孙。
梁大宝初,为南郡王左常侍兼司文侍郎,除南郡王行参军,兼尚书驾部郎
避乱还乡。
承圣初,除原乡,入为著作佐郎
陈天嘉初,拜始兴王功曹参军,补嘉德殿学士
光大初,转始兴王卫记室参军,仍领佐著作
大建初,补宣明殿学士,除散骑侍郎左通直,补东宫学士,迁尚书祠部郎
拜宣惠宜都王录事参军,历仁威淮南王平南建安王二府咨议参军,除戎昭将军
后主即位,兼东宫通事舍人
至德初,除中书侍郎,转太子仆,授忠毅将军给事黄门侍郎,领著作,进秘书监,拜散骑常侍度支尚书,迁吏部尚书
陈亡入,授秘书丞
袭父僧坦爵北绛郡
仁寿中,侍晋王昭读。
炀帝即位,授太子舍人
大业二年,卒于东都,年七十四。
有《汉书训纂》三十卷,《汉书集解》一卷。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陈叔明陈朝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陈叔明 573年—589年 陈宣帝第六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陈吴兴长城人字子昭
陈宣帝第六子。
举止和弱,状似妇人。
宣帝太建五年,立为宜都王,授宣惠将军
位至侍中,安右将军
,为鸿胪少卿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蔡徵陈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陈济阳考城人字希祥
蔡景历子。
少聪敏,博识强记。
继母不慈而事之益谨。
本名览景历以为有王祥之性,乃更名徵字希祥
初仕
陈宣帝太建中累迁至太子中舍人
后主重其才,迁户部尚书
陈亡入长安隋文帝闻其敏赡,召见顾问,言辄合意。
久之,除太常丞,终于给事郎
全隋文·卷十三
字希祥初名览济阳考城人陈侍中抚军景历子。
梁承圣初,为南徐主簿太学博士
陈天嘉中,迁始兴王府法曹行参军,历外兵参军尚书主客郎。
太建中,迁太子少傅丞,新安王府主簿通直散骑侍郎晋安王功曹史,太子中舍人东宫领直。
父忧服阕。
袭封新丰县侯
戎昭将军,镇右新安王咨议参军
至德中,迁廷尉卿
寻为吏部郎,迁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
左民尚书,迁吏部尚书、安右将军,徙中书令
祯明末,权知中领军。
,除太常丞
尚书民部仪曹郎,转给事
卒年六十七。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陈叔卿陈朝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陈叔卿 572年—589年 陈宣帝第五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陈吴兴长城人字子弼
陈宣帝第五子。
质直有才干。
宣帝太建四年,立为建安王,授东中郎将东扬州刺史
官至中书监
入隋为都官郎上党通守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柳皇后陈朝 533 — 61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3—615 【介绍】: 南朝陈宣帝后。
河东解人名敬言
柳偃女。
九岁时料理家事若成人。
侯景之乱,往依梁元帝,乃以之配陈顼
生子陈叔宝
陈顼即位,立为后。
宣帝卒,后主立,尊为皇太后
隋师临江,后主不能听政,国之大事悉由太后决之。
陈亡,入长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陆之武陈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陈吴郡吴人
陆子隆子。
年十六,领父旧军。
宣帝大建五年,随吴明彻北伐有功,官至王府主簿弘农太守
十年明彻再次北伐,大败。
其逃归,为人所害。
卒年二十二。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陈叔文陈朝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陈叔文 575年—589年 陈宣帝第十二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陈吴兴长城人字子才
陈宣帝第十二子。
颇涉书史
陈宣帝太建七年立为晋熙王
都督湘州刺史侍中
隋师破台城,率属请降。
隋文帝责其君臣不能相弼,以致丧亡。
陈后主及群臣并惭惧,独叔文欣然自得。
宜州刺史
全隋文·卷十五
叔文子才陈宣帝第十二子。
太建七年封晋熙王,授侍中散骑常侍、宣惠将军,进轻车将军扬州刺史
后主即位,迁持节江州刺史,徙信威将军湘州刺史
陈亡入,授开府,拜宜州刺史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陆琼陈朝 537 — 58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7—586 【介绍】: 南朝陈吴郡吴人字伯玉
幼聪慧,能诗善弈,号为神童
武帝永定中,州举秀才
文帝天嘉中,以文学累迁尚书殿中郎,深为赏识。
宣帝太建中,为给事黄门侍郎,转中庶子,领大著作,撰国史。
后主即位,官至吏部尚书
以详练谱牒,号为称职。
暮年思避权要,谢病不视事。
尚清俭,俸禄尽散宗族。
有集。
全陈文·卷十七
字伯玉吴郡吴人梁给事黄门侍郎云公子。
永定中,州举秀才
文帝时宁远始兴王法曹行参军、兼尚书外兵郎,进殿中郎,迁新安王文学,掌东宫管记
宣帝司徒,以为左西掾,及即位,除太子庶子、兼通事舍人,转中书侍郎太子家令,迁给事黄门侍郎,领羽林监,转太子中庶子,领步兵校尉
后主即位,授散骑常侍度支尚书,领扬州大中正,迁吏部尚书,以母忧去职,至德四年卒,赠领军将军,有《嘉瑞记》三卷,集二十卷。
(案《陈书·陆琼》,世祖周迪陈宝应都官符及诸大手笔,并中敕付。)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谢贞陈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陈陈郡阳夏人字元正
谢蔺子。
少通左传》,工草隶虫篆。
梁末大乱,江陵陷,入长安,没于北周
尝侍周武帝弟赵王招读,厚礼之,面奏放还。
陈宣帝太建五年归陈。
始兴王叔陵主簿知王有异图,因自疏于王。
叔陵刀斫后主,独不坐。
南平王友,掌记室
以母忧去职。
性至孝,哀毁卒。
全陈文·卷十六
字元正陈郡阳夏入,太傅安九世孙。
江陵陷,入周,为赵王侍读
太建五年归国,除智武外兵参军,迁尚书驾部郎中,进侍郎,出为始兴王扬州主簿,迁录事参军,领丹阳丞。
后主即位,入掌中宫管记,迁南平王友,加招远将军,掌记室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靖嵩北齐 537 — 61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7—614 【介绍】: 僧。
涿郡固安人俗姓张
年十五出家。
博习众经,妙通玄理,北齐琅邪王甚器重之,特开讲座,以靖嵩法主
导悟诸徒,响誉河东
,文帝开皇中敕住崇圣寺
礼诵精苦三十载,其叩头手膝所按之地,悉凹陷成印迹。
著有多种经疏。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九 持志科
涿郡固安之张氏。
十五岁出家。
沙门靖融。
秦究杂心。
兼通大小经论。
始依之。
每以奥义问融。
融莫知所答。
因劝使往京邺受学。
曰必成大器。
既登具。
太学寺融智律师
究涅槃十地论。
寻诣晖云二律师所求诲。
唯未遑详阅小乘为恨。
复就道猷法诞二论主。
探讨成杂。
凡婆沙迦延舍利弗等。
皆旁通博揽。
声名藉甚。
齐琅邪王深加器重。
每春聚徒设席。
奉为法主
以励后学。
属周氏之变。
遂偕玄侣法贵法侃等。
三百馀僧。
渡江。
宣帝侍中袁宪
京口礼接。
继遣驸马蔡凝
宣旨云。
至人以身许道。
法师等。
义明治乱。
归寄有叙。
深可嘉尚。
宜于都郭大寺安置。
所司供给。
周洽
于是僧正使贵对弘。
听众馀五百。
天竺真谛三藏。
既译摄舍二论。
而未之讲授。
法门法泰
独得其传。
咨决数年。
遂臻壶奥。
自佛性中边无相唯识异执等。
四十馀部。
其实则二部所区分也。
隋开皇十年北还。
诏改前京兆王寺。
为崇圣。
以居之。
专开摄论。
撰摄论疏六卷。
杂心疏五卷。
九识三藏三聚戒。
二生死等玄义。
行世。
炀帝在蕃邸。
出填扬越。
立四道场。
尝召
不起。
及御宸极召之。
亦固辞。
门人问其故。
沙门名解脱
何返自累如此。
吾昔游两都。
屡加劳役。
虽内道场。
不如物外。
故其诵脩。
垂三十载。
精苦犹一日。
其手按膝跪。
扣头之迹。
久而宛尔不灭。
性爱文藻。
乐泉石。
大业十年卒。
寿七十有八。
释靖嵩
俗姓张
涿郡固安人
幼抱贞干在物不群。
迫以俗尘期之道务。
十五出家。
有同学靖融。
早达经论。
通该小大尤究杂心。
每以佛宗深要。
曲流委示。
神气俊越聪悟天机。
随览义门覆疏陶练。
重以心计不测。
返以问融。
融无以对也乃告曰。
卿稚齿末学。
彻悟若斯。
可往京邺。
成济器。
及登冠受具。
南游漳辇。
高齐之盛佛教中兴。
都下大寺略计四千。
见住僧尼仅将八万。
讲席相距二百有馀。
在众常听出过一万。
故宇内英杰咸归厥邦。
大学寺融智法师
大齐国统法上之神足也。
解贯众师道光二藏。
学徒五百负帙摩肩。
常讲涅槃及地论。
闻之乃投诚焉。
北面从范。
攻研数载。
随闻覆述。
每击奇致。
于即学徒举目相与推师。
又以行要肇基必先戒约。
乃诣云晖二律师所。
博求明诲。
涉问二载薄镜宗条。
唯有小乘未遑详阅。
遂从道猷法诞二大论主。
面受成杂两宗。
咨诹幽奥纂习馀烈。
数百僧徒各启龙门
人分凤翼。
及嵩之位席。
上经五遍。
旁探婆沙迦延舍利弗等。
妙通文理屡动恒神。
便又博观众经师模论道。
势倾八位词号四飞。
独步河山舟航三藏。
凭附参请智光时杰。
齐琅耶王深相器重。
弘扇风
每于肇广延学侣。
大集邺都
特开法座。
法主
进励学徒。
因尔导悟成津弥逢凉燠。
传芳接武响誉东河
俄属周武屏除释门离溃。
遂与同学法贵灵侃等三百馀僧。
自北徂南达于江左
陈宣帝远揖德音。
承风迎引。
侍中袁宪京口城礼接登岸。
又使驸马蔡凝宣敕云。
至人为法以身许道。
法师等善明治乱归寄有叙。
可谓怀道正士。
深可嘉之。
宜于都郭大寺安置所司供给周洽
仍令推荐义学长者即弘像教。
建业僧正
贵二人对弘小论。
神理疏畅赡勇当时。
学侣相近数过五百。
晷漏分业茂绩新奇。
天竺三藏厥号亲依
赍摄舍二论。
远化边服。
初归梁季终历陈朝
二十馀年通传无地。
虽云译布讲授无闻。
独拔玄心玩味兹典。
才有讲隙便诣沙门法泰咨决疑议。
数年之中精融二部。
自佛性中边无相唯识异执等论四十馀部。
皆总其纲要。
剖会区分。
高廓清百越文轨大同。
开皇十年敕僚庶等。
有乐出家者并听。
时新度之僧乃有五十馀万。
爰初沐化未曰知津。
与灵侃等二百许僧。
闻机乘俱还江北。
行达徐方盛开讲肆。
上柱国徐州总管和。
率其所部。
同延住前京兆王寺。
具状闻奏。
有敕给额为崇圣寺焉。
于是常转法轮。
江淮通润遂使化移河北
相继趋途望气相奔俱咨摄论。
学资真谛义寔天亲。
思逸言前韵高传后。
大乘极旨于是乎通。
自此领匠九州垂章四海。
撰摄论疏六卷杂心疏五卷。
又撰九识三藏三聚戒二生死等玄义。
并流于世。
为时所宗。
隋文封禅岱宗銮驾齐鲁
关中义学因从过于徐部。
法肆伏膺受业。
由此门徒推盛。
章疏大行。
隋炀昔镇杨越立四道场。
教旨载驰。
终谢遣。
及登紫极又有敕徵。
固辞乃止。
门人问其故。
答曰。
王城有限动止严难。
虽内道场不如物外。
沙门名为解脱。
如何返以事业累乎。
吾曾游两都屡逢播荡。
弊此劳役耳。
恒每清素自洁私立道场。
日加礼诵修诸净业。
讲道相续策众六时。
精苦已来垂三十载。
然其扣头手膝按地之所悉成坑迹。
状若人模。
其景行徵明为若此也。
自有论师多迷行旨。
奉遵法度初不坠伦。
常遇天雨澡罐在庭。
恐伤地性令净人知举
方自从用。
同诸学士咸敬惮其知量焉。
加以性爱文藻时摛诗颂。
重复嘉尚林泉。
每登践陟。
子史篆隶摸揩于今。
世论剧谈颇有承绪。
忽以大业十年遘疾卒于本寺。
春秋七十有八。
光禄大夫彭城道留守顺政董纯
与部内道俗殡于神皋之原。
益州道基昔预末筵。
餐风饮德。
悼流魂之安放。
悲坟隧之荒侵。
为之行状广于世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